一是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先后出台《中小学校长职级管理实施意见》《教育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建立了校长职级分类评定、动态管理机制和选贤任能、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考核用人导向,实现了校长职级能下能下、能进能出,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校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其中,今年从后备干部中,遴选12名担任职级管理校长,并到农村边远学校任职。同时,发放校长职级工资464.64万元,充分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
二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持续提高师范类毕业生在高密市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招考比重,自2016年起该市连续三年每年招聘合同制教师200人以上。今年新考录在编教师238名,合同制233人,共计471名,引进数量为历年最多。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配备,在新教师岗位分配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设立18个农村特级教师岗位。自2014年起,落实农村教师津贴补贴,5107名农村教师受益,全市月均发放补贴150多万元。
三是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坚持“全员培训·梯度培养”的教师培训、培养新理念,科学实施“抓两头,促中间”的行动策略。分别定位于新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开展“组团式”培养学习,集中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外出培训和著书立说,着力培养国家级和省级名师。完善市、镇、校三级培训网络,每年举行教师全员培训、高端培训、专题培训,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标准落实教师培训经费。2016年,全市教师培训经费达850多万元,培训14万人次,激发广大教师钻研业务的热情。
四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扩大教师交流轮岗范围,采取跨校竞聘、高中音体美教师赴农村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镇域内教师交流轮岗、走教等形式,引导优秀教师有序流动、均衡配置。中小学校自主制定岗位竞聘实施方案,经全体教职工85%及以上通过后实施。近三年交流教师1276人,校长109人,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