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欢迎进入潍坊教育局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室之窗 >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 督导研究
怎样做好案例研究
2016-05-30 【浏览字号: 来源:

  根据国家《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和上海市《中小学责任督学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多年来,浦东新区教育督导部门一直倡导,在教育督导实践过程中,对于具有问题元素的、真实情景的、典型代表性的督导事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剖析和反思,从而悟出些有价值的督导经验来。这次,浦东新区教育督导部门对责任督学2014学年完成的70多篇督导案例进行评比和表彰,同时又对责任督学开展了案例研究的专题培训,以期提升责任督学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一、什么是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case study)是研究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有人称之为个案研究。案例研究,是研究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一般是指选定典型的个人、事件等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过程为研究内容,通过观察和资料收集来进行分析,以探索造成某种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最初源于医学研究,当时的医生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人治疗过程变化的观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出造成病人疾病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医治规律。但是作为真正的、系统的、规范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创始。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当时法律教学的需求,也解决了法律迅速发展,而人才和资源匮乏所面临的困境。案例研究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始借鉴案例研究方法,并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收集企业运作成功或失败的案例,1880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发完成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课程。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工商管理课程(BMA)。后来,许多公司借鉴这种课程模式,成为用于培训公司企业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使用案例研究这种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能明显地增加员工对公司各项业务的了解,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世纪70年代,案例研究被移用到学校教育中来。案例研究,在我国起步不久,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发现寓于教育案例中的教育规律。这既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所必需的,也是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必须的。教育案例的研究,既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学习、研究、运用教育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行进一步使理论向实践靠拢的一个具体措施。一个精彩的案例研究成果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只有实践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当然专业研究人员的也可参与其中。中国的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他们的教改实践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他们可以营造自己最丰富的、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的案例研究的宝库。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如实验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案例研究方法的信度、效度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案例研究的简捷,具体,容易操作等优点,因此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是很受欢迎的。有一本专门介绍案例研究的专著《登天的感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岳晓东在这本书里用“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等十个案例,讲述了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时,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和生活的困境。还有一本书叫做《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万玮通过自己的班主任经历,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告诉读者,他是如何与同学们一起成长的。这两本书的作者在案例研究中,既有情景描述,又有案例分析,还有对现象的专业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和借鉴案例研究的范式。

  一般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研究通常包括标题(主题)、背景或情境描述、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诠释等部分。教育方面的案例研究通常是指对于个人(学生、教师、校长等)或集体(学校、学区、教育行政机构)发生的教育现象或事件,通过观察,搜集各种有关实体行为或特性方面的资料,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纵向的和横向的,然后分析和探溯其发生这种行为的各种原因,提出或采取对症下药的建议或措施。

  二、怎样进行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的特点

  1. 案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客观性。它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复写,不是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的产物,它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朴实无华的白描。因此,它要求作者自己摆在“局外人”的角色位置,来观察事物,尽可能客观地、全面地介绍有关背景和情景。案例中有关教育组织和人名在发表时根据需要可作掩饰性处理,但这并不失实例的真实性。

  2. 案例研究的可读性。它是某一类事情的一个实例,比较详细地叙述一段具体的故事情节,向人们提供事件的场合、人物的背景、发展的前因后果,以期引发针对性的思考和讨论。标题和情节的表述上,以不违反事件真实性前提下,可做些文字加工,案例在叙述和写作方面可以考虑在可在细节方面作一些情节的调动等,以增加可读性。

  3. 案例研究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一般是指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即在事物的个性中蕴含着共性,在矛盾的特殊中蕴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如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外来务工子女或学困生问题等等,看似小事,见多不怪,实际上很有典型性。

  4. 案例研究的哲理性。它应是以小见大,所谓“小”,是指事情发生在日常平凡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可能很不起眼;而“大”,则是说它含有丰富的信息,可以代表或反映一类事物,蕴涵一定程度的理论依据,有逻辑性,有理有据,具有较为普遍的价值,可以使读者理解一个概念、树立一种观念、学到一些方法。

  (二)案例研究的结构

  案例研究通常包括标题(主题)、背景或案例描述(情境描述)、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和诠释等四个部分。从学校教育而言,案例研究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案例研究的各部分应围绕一个主题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起着各自作用。

  1. 标题。应该醒目,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比较含蓄,根据作者的写作风格。例如,有一个见习教师写过一篇关于入职后的案例。作为毕业于一所重点中学的高材生,对教师崇高职业充满了憧憬,也向往成为一名教师。但是大学毕业后就职在一所生源情况不太理想的初中,上课无法驾驭班级,痛苦不堪。后来在导师和同事帮助下,走出了阴霾。他写了一篇题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哀?”的案例报告,既有情景描述,又有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这个案例的标题也比较切题的,从理想到现实是需要努力的,是需要付出辛劳的。

  2. 正文。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案例描述(情景描述)和案例分析。案例描述要把经过筛选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或管理的真切情景,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组织起来,进行客观地描述,使读者产生犹如身临其境、亲历其事之感。案例描述应该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场景,以及情景发生或发展的基本过程,告知读者案例的由来和故事。案例的情节描述不一定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可以按时间先后叙述,也可以倒叙,也可以插叙等。但是案例描述的前提一定是不失实例的真实性。它是确已发生过的事实的复写,不杜撰、不虚构,不故作玄乎。它是对事实的一种合乎客观的描写。因此,它要求作者自己作为“旁观者清”,用“第三只眼”来实事求是地全面地介绍有关背景和情景。案例中有关教育组织和人名可根据需要可作技术性处理。

  案例分析主要针对案例描述中的现象或事件进行归因分析。首先,要分析案例描述中的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其次,要分析事件中的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再次,对事件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是什么,影响如何等进行诊断和鉴别。如果说案例描述的“是什么”,那么,案例分析主要是谈谈“为什么”,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案例研究的最后部分是问题与建议。这个部分主要针对案例分析后提出作者的思考,对整个案例研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案例研究,作者还要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才能,为案例所描述的现象或事件的今后积极解决谋划教育对策,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三)实例分析与点评

  浦东新区2014学年完成的70多篇督导案例中,有一篇的题目为“发生在某中学一桩‘奇案’的背后……”案例研究,是一位责任督学完成的一篇比较完整和规范的案例研究报告。首先,标题的主题很明确,也很吸人眼球。在案例描述部分,作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在案例中描述了一个六年级女孩子被一群七年级“少女”欺侮的情况,使读者对时间,地点,人物,事由发生等情景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作者很成功之处是他对“标题”中的“奇葩”的解释:他到教育署工作十年来,特别是担任挂牌责任督学以来遇到的最“奇葩”的一个“案件”:奇葩之处在于其一,事情发生一个多月后,东窗事发,学校准备处理这件事件时,上访告状的,不是“受害者”,而是“施害者”,而且他们在“上访告状”时那么的“振振有词”,好像他们受了多大的委屈;其二,“施害者”本身居然是一群在常人看来应该是“天真无暇”“温柔可爱”的“初中少女”;其三,作者为了这封“上访信”,刚到该校做过调查,在调查时,学校领导和政教负责人居然都信誓旦旦说该校已经多年来没有打群架等恶性案件。因此,这个标题与案例描述是吻合的,没有猎奇之意。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作者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这件事坐实了原来那封举报信对于该校学生管理混乱,校风不正的指责,也说明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管理不到位。二是对于外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学校要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要了解来自学生本人及家长的“需求”。对于那些按现行政策无望就读高中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至少,不应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抛弃”一群。三是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对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存在缺陷,家长的法制意识淡薄。校方没有防患于未然,没有及时进行法律法规的教育。四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学校没有预案,没有章法。特别是这类性质比较严重的突发事件,更应该明确责任,明确处理步骤,统一行动。

  在案例和建议部分,作者反思了问题形成原因,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五个建议:第一要从“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入手,保持对施害方家长及学生的压力,迫其认识错误;第二要做好“被害人”的安抚工作,强化心理辅导,尽量消除阴影;第三要注意以此为例,做好全校师生的正面法制教育,建议上一次法制课;第四要采取措施,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各种原因形成结帮现象;第五要举一反三,强化校风校纪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德育工作者的岗位意识。

  这个案例研究报告充分说明浦东新区的责任督学们不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有丰富的教育行政和管理阅历,见多识广,而且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因此,浦东新区教育督导部门提出的“用教育科研交流推进责任督学培训效果”的工作思路,体现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教育督导触角延伸的工作新模式。责任督学要演好“督”和“导”的双重角色,既要管住学校依法办学的底线,又要热情关注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现状,并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浦东新区责任督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会出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

(来源:上海教育督导网 作者: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李酉亭)

无标题文档

无障碍浏览 Copyright @ 2011 潍坊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05029468号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6396号17楼东区 电话:8799335 邮编:261061